共享單車APP獲資本青睞 誰將是下一個“滴滴”?
關鍵字:數據公司2016-10-17
廈門網站建設:近一個月來,共享單車平臺融資可謂“你方唱罷我登場”,10月10日,ofo宣布完成1.3億美元C輪融資,包括兩周前滴滴出行數千萬美元C1輪戰略投資,以及美國對沖基金Coatue、小米等領投的C2輪投資。
將時間向前推10天,9月30日,摩拜單車宣布完成1億美元C輪融資,據稱摩拜此次融資的投資方包括紅杉資本中國、高瓴資本等,而僅僅一個月前,摩拜單車剛剛完成B輪數千萬美元融資,投資方為熊貓資本、創新工場等。
在ofo和摩拜開啟融資競爭,激烈搶占市場的同時,新的共享單車項目也在不斷出現。10月8日,小鳴單車宣布獲得1億元A輪融資,由國內上市運動自行車企業凱路仕董事長鄧永豪領投,據報道新車預計本月在上海發布。一周前,優拜單車也宣布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的投資,中路資本、初心資本、點亮資本、火橙資本為其投資方,并找到了上海永久公司來解決自行車供應鏈的問題,并計劃在11月份改造完八萬輛單車。
一方面是資本的大量涌入,另一方面各家也在加碼占有市場。
在市場定位方面,ofo選擇從校園這個需求較強的領域切入,通過精準用戶的高使用率來提高自身的影響力。一年多來,已經進駐全國20座城市,近200所高校,擁有150多萬用戶;摩拜單車從今年4月成立以來,就直接面向整個市場,目前已經進入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。有媒體報道,僅在上海一地就投放了近三萬輛單車。
在市場擴張中,兩個團隊都有難處,在此前的融資發布會上,ofo宣稱將要開啟從“校園包圍社會”之路,要玩轉非校園市場壓力和挑戰并不小;在摩拜單車那里,要解決的除了對手,還有用戶抱怨車身沉重、車座不能調節等問題。
輕還是重?運營模式各有千秋
不過,ofo和摩拜單車最大的差異在于運營模式,ofo目前選擇“共享+自營”的模式,據ofo品牌公關總監李澤堃介紹,目前比例大約1:9,即10輛自行車中有9輛自營,自營部分ofo通過回收廢棄自行車進行資源再利用的形式,每輛“小黃車”的成本投入大約300元以內,最新的資費標準是學生0.5元/小時,非學生1元/小時。以ofo公布的財務數據來看,如果每天每車有10單,則運營兩個月可以收回單車的成本。這種輕模式,初期成本小,擴散速度快,在占領市場和成本控制上有較大優勢,ofo方面稱目前已經實現盈虧平衡。但也經常有學生發現單車部件損壞、輪胎沒氣等問題,單車的后期維修成本并不小。(廈門網站建設文章來自百度新聞)